电信网络诈骗伎俩之百骗丛生 让人防不胜防

近年来,反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、打击力度不断加大、广大群众的防骗意识也在不断增强,可为什么诈骗分子仍然气焰嚣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,成了打不死的小强了呢?

原因复杂多重,关键的还是打击没有形成组合拳,重拳不重,震慑力不够。

第一,诈骗花样翻新,监管跟在后面跑。

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初起不久,山西郭某某以有大量医疗口罩销售为名实施诈骗,被骗人涉及山东、湖南、河南、新疆等多地,涉案金额达840万元。骗子真可谓是“与时俱进”,见空子就钻,花招迭出,群众防不胜防。对于不断花样翻新的诈骗行为,监管打击都是在相关案件发生后再“亡羊补牢”,这时已经有人中招上当受骗了。监管部门如果能够建立起信息预警机制,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电信网络海量信息进行分析、甄别,对疑似有害信息发出预警、定位,直至拦截屏蔽,预防端口前移,使其没有藏身之地祸害之机,诈骗分子也就会无计可施。

电信网络诈骗伎俩之百骗丛生,让人防不胜防

第二,行业部门驱使,职责履行不到位。

央视3.15晚会多次曝光,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涉及诈骗电信、手机号码实名制等问题,甚至给诈骗电话开绿灯,发现诈骗电话显示虚假主叫号码,仍然允许诈骗电话显示在用户手机上。有内部有人直言,“外呼营销,像是卖车子卖房子,我们都在卖。”凡此种种,工信部年年约谈,责令整改,可是骚扰电话、垃圾短信投诉居高不下的局面,没有得到根本扭转。同样,网络平台对违规软件涉诈APP睁只眼闭只眼,下架了一批新的一批又出现,成了烧不尽的野草。银行对开卡用户实名审核也是形同虚设,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,给诈骗行为开了方便之门。相关部门为了一己利益,对应履行的法定主体责任虚与委蛇,对监管部门的三令五申置若罔闻,致使对诈骗行为形不成真正的打击合力,没有组合拳,打击效果也就只能是隔靴搔痒不痛不痒。

第三,正邪成本倒挂,打击震慑威力小。

杜天禹非法侵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网站,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64万余条,出售公民个人信息10万余条,被他人利用诈骗致人死亡,只获刑六年,并处罚金六万元。尽管不是直接致人死亡,但就泄漏信息的源头、危害性来说,这个判决起不到真正的威慑作用。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成本低,使诈骗分子存在侥幸心理,敢于铤而走险,以身试法。同样,对于电信运营商、网络平台、银行来说,只是约谈整改,“罚酒三杯”式的处罚,也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。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虚拟性、隐蔽性,甚至跨境实施来说,依法侦查、取证、查处的难度大成本高等,也使惩治效果和威慑力上大打折扣。

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是一个系统工程,在强化群众防范意识教育的同时,应该在加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上下功夫,尽早出台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,形成职责明确、防打结合、综合治理、齐抓共管的体系和局面。重点是要在执法必严上着力,对诈骗分子和诈骗行为出重拳下狠手,从重从严处罚,强力威慑,绝不给有第二次露头的机会和可能。对各职能部门,严肃其法定责任,对其违规违法行为,处理事也要处理人,加重经济处罚力度,严惩不怠,不搞下不为例。要增强利用科技手段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,建立起信息防火墙。

电信网络诈骗是危及群众财产甚至生命安全的害虫,是侵袭社会机体的病毒,只要综合施治、精准下药,就像是有再多的“小强”,也会药到害除,还群众一个干净健康、天朗气清的通信网络空间。

以上就是秀才笔记为大家整理的有关“电信网络诈骗伎俩之百骗丛生 让人防不胜防”的内容,今天就分享到这里,希望此文对大家有所帮助。您也可关注金融知识栏目了解和获取更多相关内容。

温馨提示:

信用卡网贷逾期等债务问题,可免费咨询导师微信:203260880

本文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或复制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zkjmr.com/6941.html